您好,欢迎访问郑州市财政局网站!
关于郑州市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郑州市财政局   时间:2009-09-30 00:00

--2005年1月18日在郑州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一、2004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4年,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大力增收节支,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收支规模双双迈过百亿元大关,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市财政收支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008000万元,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972269万元,全年实际完成1147596万元,为预算的118.03%,比上年增长32.65%。
    2004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922000万元,后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928565万元,加上2003年结转项目资金和省追加支出指标以及当年收入超短收安排,全市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1294720万元,全年实际支出1183651万元,为预算的91.42%,比上年增长31.07%。
按财政体制算账,全市当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全市主要收支项目完成情况:
1.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1)工商税收入627458万元,为预算的106.97%,增长23.11%。
(2)企业所得税收入109899万元,为预算的102.48%,增长10.75%。
(3)契税收入50625万元,为预算的216.54%,增长67.09%。
(4)教育费附加收入25669万元,为预算的101.88%,增长16.03%。
(5)土地有偿使用收入72396万元,为预算的159.59%,增长69.66%。
2.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1)基本建设支出118523万元,为预算的88.97%,增长37.54%。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97749万元,为预算的81.15%,增长75.22%。
(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6536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8.38%。
(4)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55091万元,为预算的87.29%,增长44.11%。
(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59803万元,为预算的99.21%,增长31.9%。
(6)教育事业费及附加支出159437万元,为预算的97.67%,增长20.18%。
(7)卫生经费支出45184万元,为预算的96.79%,增长7.92%。
(8)行政管理费支出140055万元,为预算的98.22%,增长33.05%。
(9)公检法司支出85805万元,为预算的98.69%,增长8.1%。
(10)城市维护费支出54635万元,为预算的96.25%,增长4.54%。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4年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为526068万元,全年实际完成621173万元,为预算的118.08%,比上年增长30.72%。其中:
一般预算收入安排485453万元,实际完成554178万元,为预算的114.16%,比上年增长26.26%。
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0615万元,实际完成66995万元,为预算的164.95%,比上年增长84.74%。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4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427543万元,加上2003年结转项目资金、当年超短收安排和省追加支出指标,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618920万元,全年实际支出530173万元,为预算的85.66%,比上年增长31.29%。其中:
一般预算支出安排544875万元,全年实际支出467552万元,为预算的85.81%,比上年增长26.25%。
基金预算支出安排74045万元,全年实际支出62621万元,为预算的84.57%,比上年增长88%。
2004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554178万元,加上体制结算、省各项补助和上解等-8958万元,可用财力545220万元,减去财政支出和结转下年使用资金545131万元,当年净结余89万元,加上上年滚存赤字7985万元(主要是财政部扣中原制药厂欠世界银行贷款及偿还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贷款),市本级滚存赤字为7896万元。市本级财政当年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66995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资金、省追加支出、调入资金XX万元等,当年可用财力XX万元,减去基金预算支出和结转下年支出XX万元,市本级滚存净结余为零。
市本级主要收支项目完成情况
1.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1)工商税收入306068万元,为预算的104%,增长17.65%。
(2)企业所得税收入68289万元,为预算的94.6%,下降0.25%。
(3)契税收入40076万元,为预算的222.64%,增长73.83%。
(4)教育费附加收入13754万元,为预算的88.72%,增长0.75%。
(5)土地有偿使用收入43620万元,为预算的206.41%,增长1.7倍。
2.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1)基本建设支出51029万元,为预算的86.57%,增长38.49%。主要用于风沙源治理、嵩山风景区等农业及生态旅游建设10313万元,市属高校、农村中小学远程网络教育、青少年宫、郑州歌舞剧院等教育文化建设11570万元,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等公共卫生建设3707万元。新建了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93572万元,为预算的80.47%,增长87.34%。主要拨付改制企业易地迁建、技术改造、职工身份置换等资金53414万元及偿还债务等。
(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6653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8.12%。重点支持了生物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4)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20482万元,为预算的77.81%,增长27.69%。主要拨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农业结构调整资金2933万元,集雨节灌水窖、农民购买农机具补贴等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资金2200万元,绿色通道、防汛抗旱、河道治理等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538万元,禽流感防治经费477万元。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9586万元,为预算的99.73%,增长11.73%。主要拨付养老保险基金22025万元,扶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8880万元。扩大了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
(6)教育事业费及附加支出49188万元,为预算的95.43%,增长18.42%。重点用于学校建设8482万元,市区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6500万元,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2593万元,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补助等787万元。按时足额发放了教师工资,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
(7)卫生经费支出23648万元,为预算的93.52%,增长15.01%。 主要拨付基本医疗保险资金13356万元,购置市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和县(市)区分中心设备及乡镇卫生院急诊科建设等资金2616万元,结核病、艾滋病等疾病防治资金912万元。改善了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8)行政管理费支出31870万元,为预算的95.97%,增长15.23%。保证了政权机关的正常运转。
(9)公检法司支出51922万元,为预算的97.87%,增长16.43%。保障了政法机关的职能发挥。
(10)城市维护费支出18742万元,为预算的98.26%。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正常运转。
2004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和主要工作是:
——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征管的加强促进了收入的大幅增长。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05亿元,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6.1亿元,增长3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8.1亿元,增长16.3%,与此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等主体税种收入完成672502万元,增收105831万元,增长18.68%。加大对小税种的征管力度,各项小税的增长成为我市财政收入增长的新亮点。全市房产税、印花税、契税等小税完成115480万元,增收42967万元,增长59.25%。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行政性收费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176883万元,增收88017万元,增长1倍。
——财政体制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适时调整了市与县(市)区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打破原来按企业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划分税收级次的做法,调动了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县(市)区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全市15个县(市)区中,有8个县(市)区收入增幅在30%以上,收入超3亿元的县(市)区有8个,其中:新密市、新郑市、荥阳市等3市收入超4亿元,登封市收入超5亿元,金水区收入超6亿元,巩义市收入超8亿元。
——全面落实各项涉农政策促进了农民减负增收。6区1市和全市所有贫困村免征农业税,其他县市农业税税率平均降低3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9413万元,兑付粮食直接补贴资金3920万元,农民总体负担水平比上年下降81.3%,同时向88307户农民兑现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3113万元。加大涉农投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树立经济财政观,坚持走从经济到财政之路。积极支持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引导、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外向型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对重点公共支出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支持加强政权建设,工资性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从资金上保障了政府“十件实事”的全面落实。新建了市属高校新校区和4所高中,建设全市医疗紧急救援网络,支持郑州跻身中国八大古都。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和维护困难群体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市财政投入资金2.2亿元,重点用于城市低保人群和下岗职工生活补助、农村特困人口和扶贫救助、低收入人群就医补助、贫困生上学救助,大力支持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了许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体上看,2004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是比较好的,但地方财政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仍不容忽视:税收收入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还比较低,可用财力增幅低于财政收入增幅,财政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县(市)区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偿还债务已对预算执行造成较大冲击。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5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2005年我市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具有较好的基础。由于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较重,还有一些减收增支的因素,2005年财政收支矛盾仍将比较突出。根据对2005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编制2005年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做大财政经济“蛋糕”,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社会保障、就业、“三农”、公共卫生、教育、科技、文化、城建等重点支出需要,狠抓增收节支,不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上述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2005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的安排意见如下: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1.财政收入。全市财政收入安排130.8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4%。
2.财政支出。全市可供安排支出的财力为125.8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3.2%。
全市财政收支增长比例的预期目标是指导性的,各县(市)区要科学预测收入形势,把握好支出结构,坚持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积极稳妥地安排好本级预算;要将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编入本级财政预算,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本级预决算的监督;要足额安排政府债务偿还资金,避免因偿债造成赤字。财政收支预算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要严格按预算执行。
(二)200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1.财政收入。2005年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安排692639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5%。其中:
一般预算收入61760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45%;基金预算收入75034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2%。主要收入项目是:
(1)工商税收入357231万元,增长16.72%。
(2)企业所得税收入77167万元,增长13%。
(3)契税收入35000万元,下降12.67%。
(4)教育费附加收入16081万元,增长16.92%。
(5)土地有偿使用收入48854万元,增长12%。
2.财政支出。2005年市本级可供安排支出的财力为568658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1.2%。其中:
一般预算支出安排493342万元,比上年增长11.16%;基金预算支出安排75316万元,比上年增长12.3%。主要支出项目是:
(1)基本建设支出30000万元,增长1倍。重点安排了教育、文化、卫生、生态环境、旅游等建设资金。
(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104266万元,增长13.57%。重点安排企业改制、企业发展、招商引资奖励资金以及偿还债务。
(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933万元,增长36.8%。
(4)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18229万元,增长15.7%。重点安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资金1992万元,集雨节灌水窖建设资金1110万元,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资金500万元,绿色通道、平原绿化资金1921万元,水库除险加固维护、河道治理、抗旱、防汛水土保持等资金3818万元。
(5)教育事业费及附加支出60591万元,增长15.3%。重点安排26所中小学建设及贷款贴息资金9200万元,教学设备购置、中小学卫生室建设、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等资金4613万元,贫困家庭子女上学救助等资金1378万元。
(6)卫生经费支出26119万元,增长13.63%。其中安排社会医疗保险金等16698万元。
(7)社会保障补助支出9116万元,增长14.61%。重点安排养老保险基金1900万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费1000万元,再就业补助资金1000万元。
(8)行政管理费支出30178万元,增长10.72%。
(9)公检法司支出51784万元,增长14.2%。
(10)按《预算法》规定安排预备费10000万元。
市本级预算经人大批准后,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不得随意追加、调整预算,维护预算的严肃性。财政部门要自觉执行《预算法》,积极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的监督审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完成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做好2005年各项财政工作对于促进我市“十五”计划的全面实现,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准确把握稳健财政政策的政策要点,抓住机遇和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加大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做大经济和财政“蛋糕”。进一步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实施工业重点技改项目贴息奖励,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安排服务业引导、外贸发展及招商引资奖励、科技三项费、文化旅游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专项资金,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和筹资力度,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二)强化收入征管,确保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依法治税,加强重点税源控管,挖掘小税增收潜力,做到应收尽收;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减免税,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政策,加大稽查力度,减少收入流失。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规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监缴。努力实现收入稳定增长、均衡入库。
(三)严格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城建等重点支出需要。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两个务必”要求,从严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公务用车等支出,努力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严禁铺张浪费。规范财政资金分配,扩大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贯彻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坚决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四)继续加大支农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市免征农业税,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进一步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做好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农村税费改革的相关配套改革工作。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健全对农村特困户的生活保障机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五)全面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深化市级部门预算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单位实物费用定额改革,实施项目预算滚动管理;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提高市级国库集中支付效率。县(市)区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全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继续推进“收支两条线”改革,全面推行收缴分离,收支脱钩。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为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提供技术平台。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推进“乡财县管”改革试点,强化县乡财政管理。
(六)建立债务偿还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积极利用国债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科学合理的确定债务规模和结构。摸清全市各级政府债务底子,加大对地方金融资产的清收变现力度。强化对地方金融机构的财务监管,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化。对出现的赤字要逐年按计划列入预算予以消化,当年到期债务必须纳入预算,加快建立偿债准备金,避免债务偿还冲击预算正常执行。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