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郑州市财政局网站!
关于郑州市2006年财政决算和2007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郑州市财政局   时间:2009-09-30 00:00

——2007年8月  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一、2006年财政决算情况
    2006年,我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收支双双迈上新台阶,财政决算情况良好。
    (一)全市财政决算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736000万元,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1657956万元,全年实际完成2023878万元,为预算的122.07%,增长34.01%。
2006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1692000万元,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1714559万元,加上省追加支出指标、当年收入超收安排和2005年结转项目资金等,全市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2373280万元,全年实际支出2153954万元,为预算的90.75%,按可比口径增长28.81%。
    从决算汇总结果来看,2006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但由于省财政厅批复决算时,对我市中央专项借款、外国政府贷款、国债转贷及耕地占用税契税征收经费等实施扣款造成全市财政当年净结余由27769万元减少为15099万元,加上上年财政滚存净赤字35341万元,当年滚存净赤字20242万元,其中:巩义市、新密市、管城区等3县(市)区出现赤字。
    (二)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6年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为830317万元,全年实际完成957482万元,为预算的115.32%,增长23.32%。其中:
一般预算收入安排717969万元,实际完成891646万元,为预算的124.19%,增长33%。
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12348万元,实际完成65836万元,为预算的58.6%,下降37.89%。
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6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685265万元,加上省追加支出指标、当年超收安排和2005年结转项目资金等,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1007642万元,全年实际支出839568万元,为预算的83.32%,按可比口径增长19.83%。其中:
一般预算支出安排949284万元,全年实际支出798319万元,为预算的84.1%,增长30.44%。
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8358万元,全年实际支出41249万元,为预算的70.68%,下降61.65%。
2006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891646万元,加上专项结算补助等资金57774万元,可用财力949420万元,减去财政支出和结转下年使用资金949284万元,当年净结余136万元,加上上年滚存赤字7178万元(主要是财政部扣中原制药厂欠世界银行贷款及偿还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贷款),市本级滚存赤字为7042万元。市本级财政当年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65836万元,减去补助下级资金等7478万元,当年可用财力58358万元,减去基金预算支出和结转下年支出58358万元,市本级滚存净结余为零。
(三)市本级超收安排使用情况
2006年,市本级决算收入比年初预算超收127165万元,按现行体制算账,财力超收12368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财力超收170193万元,基金预算财力短收46512万元)。本年超收主要用于安排法定支出、社会保障、国有企业改制、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等支出。具体如下:
    1.列收列支项目超收安排98281万元。其中:
(1)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超收安排83167万元,主要用于郑州电缆股份公司、郑州飞马集团有限公司、国棉三厂、郑州化工厂、郑州内衣厂等企业改制方面支出。
    (2)城市维护费超收安排8458万元,全部用于城市建设维护等方面支出。
    (3)其他超收安排6656万元,主要用于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及废水处理改造、河南奥克啤酒有限公司燃煤锅炉脱硫等环保治理资金1830万元、市区中小学维修2696万元、郑州矿区香山路维修等资金1811万元。
    2.可支配财力增加安排71912万元。其中:
    (1)2006年下半年调资和清理规范津补贴支出10935万元。根据国务院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精神,安排增资6591万元,同时从12月1日开始规范津补贴,安排资金4344万元。
    (2)市政府支持工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资金14425万元。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郑政[2006]12号)精神,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纳税大户以及产业园区实现市级收入进行补助。
    (3)县域经济发展先进乡镇奖励3000万元。根据《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县域经济发展先进乡镇的决定》(郑文[2006]112号)精神,对2005年综合实力前20名、发展速度前10名的乡镇,每个乡镇奖励100万元。
(4)各项社会基本建设支出37667万元。其中: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农业基建支出9162万元;②须水河、索须河河道治理等建设资金5670万元;③市广播电视大学迁建、外语初中改造等教育基建4830万元;④黄河风景名胜区中华炎黄坛、丙戊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文化发展资金3549万元;⑤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备医院病房楼、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公共卫生建设资金6109万元;⑥烈士陵园迁建、科技强警示范工程等7020万元;⑦安排采煤沉陷区配套资金1327万元。
    (5)支持新农村建设3832万元。根据市委、市政府跨越式发展计划和2006年工作重点,安排100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新农村建设资金3832万元。
(6)企业离退休人员和失地农民补贴2053万元。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6]14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问题的会议纪要》(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06]51号)安排企业离休干部住房、能源补贴,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地区差补贴、失地农民生活补贴等资金。
市审计局对200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后,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和纠正。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和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理财水平。
二、2007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233亿元,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收入预算2258201万元。上半年实际完成1340743万元,为预算的59.37%,增长29.33%。
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7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228.7亿元,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2184914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资金和省追加支出指标,全市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2518174万元。上半年实际支出1253805万元,为预算的49.79%,增长48.85%。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7年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为1058754万元。上半年实际完成637839万元,为预算的60.24%,增长27.94%,其中:
市本级一般收入预算为980832万元,实际完成522493万元,为预算的53.27%,增长29.29%。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1.税收收入完成412888万元,为预算的59.56%,增长27.05%。其中:
①增值税完成40729万元,为预算的54.78%,增长7.48%。
②营业税完成169546万元,为预算的55.12%,增长33.85%。
③企业所得税完成122912万元,为预算的79.87%,增长35.91%。
④个人所得税收入27948万元,为预算的56.51%,增长20.98%。
⑤契税完成31000万元,为预算的44.74%,增长5.48%。
2.非税收入完成109605万元,为预算的38.11%,增长38.49 %。其中:
①教育费附加收入完成13208万元,为预算的55.54%,增长28.87%。
②排污费收入完成1527万元,为预算的35.91 %,下降22.25%。
③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49445万元,为预算的38.45%,增长86.64%。
市本级基金收入预算为77921万元,实际完成115346万元,为预算的148.03%,增长22.17%。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1.养路费收入完成1995万元,为预算的33.25%,下降18.97%。
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107921万元,为预算的177.85%,增长26.81%。
3.政府性住房基金收入完成515万元,为预算13.12%,下降77.69%
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7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914000万元,县(市)区正式预算上报汇总后,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935149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资金和省追加支出指标,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1210210万元。上半年实际支出562121万元,为预算的46.45%,增长72.51%,其中:
一般支出预算为1052553万元,实际支出435292万元,为预算的41.36%,增长71.1%。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418万元,为预算的56.48%,下降26.66%。
2.公共安全支出35889万元,为预算的41.97%,下降3.67%。
3.教育支出50700万元,为预算的32.24%,增长24.08%。
4.科学技术支出12671万元,为预算的72.98%,增长131.69%。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073万元,为预算的33.05%,下降18.79%。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629万元,为预算的55.96%,增长133.75%。
7.医疗卫生支出15638万元,为预算的37.57%,增长12.12%。
8.环境保护支出3063万元,为预算的28.03%,下降4.85%。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861万元,为预算的37.23%,增长17.83%。
10.农林水事务支出24971万元,为预算的36.92%,增长84.57%。
11.交通运输支出1868万元,为预算的27.64%,增长1.52%。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32765万元,为预算的63.3%,增长307.94%。
基金支出预算为157657万元,实际支出126829万元,为预算的80.45%,增长77.56%。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1.养路费支出6737万元,为预算41.87%,增长0.63 %。
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13701万元,为预算的95.32%,增长95.32%。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发展经济,强化收入征管,深化财政改革,确保重点支出,各项财政工作顺利推进。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与资金的导向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持。今年以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各种财税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一是争取省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贴息和自主创新项目补助资金1639万元,支持工业结构调整。二是积极落实企业改制政策资金3014万元和为电缆厂、轻汽等企业垫付改制费用1.67亿元,支持国有企业改制和发展。三是为中小企业、下岗职工提供3.76亿元的融资及其它信用担保,创新担保模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四是拨付招商引资和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495万元,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五是安排重点实验室资金和科技进步奖887万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财政投入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完成1099.7亿元,同比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7.8亿元,同比增长24.7%。
——税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全市税收收入始终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86.69亿元,同比增长32.59%,各月税收增长均在30%以上。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22%,同比提高2.7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22个百分点。15个县(市)区中,有9个县(市)区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
——加快财政支出进度,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我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快支出进度,调整支出结构,以服务民生为目的,保障了新农村建设、教育、科技、社保、医疗卫生等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全市教育支出157254万元,同比增长43.57%;农林水事务支出52630万元,同比增长76.64%;科学技术支出17001万元,同比增长116.49%;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44657万元,同比增长84.52%;医疗卫生支出45062万元,同比增长49.9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4243万元,同比增102.31%。
——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一是发放七项补贴资金1.75亿元,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是拨付补助资金1.11亿元,用于改造和建设农村公路、解决10万人安全饮用水、农村沼气池等,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安排农村中小学专项资金6054万元,对农村中小学21.97万套废旧课桌椅进行更新,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四是拨付“两免一补” 资金8662万元,全市43.3万名中小学生受益。五是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16亿元,在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382.4万农民收益;为全市4.66万户农村低保家庭发放农村低保金2097万元,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虽然上半年财政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但是各级财政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支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保障力度仍需加强;二是部分县(市)政府债务沉重,影响了预算正常执行;三是财政监督仍存在薄弱环节,财政资金不足与浪费并存,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予以关注,认真加以解决。
三、突出重点,科学理财,确保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
在认真分析上半年财政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我们要科学分析和预测下半年的财政经济形势,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主线,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为省、市“十件实事”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财政“蛋糕”。一是加大工业投入,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强力推进扶优扶强、高新技术和产业园区建设,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积极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工作,加强污染物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是加大现代服务业投入,强化大市场大物流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会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升级,做大产业规模;四是利用科技发展资金、中小企业担保资金、招商引资和外贸发展资金等财政资金,促进外向型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五是认真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强化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下半年把继续加强收入征管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深化税源经济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源管理;二是开展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偷骗逃税等违法行为,严禁收“过头税”、搞虚收空转,努力提高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三是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坚持非税收入也是政府财力的理财观念,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建立财政增收长效机制,促进经济财政良性循环,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强化财政支农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把支持新农村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新增财力向“三农”倾斜。一是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继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现代化农业;二是认真落实好各项补贴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公路“村村通”、沼气池、农村饮水安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四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农村卫生院建设,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基层、困难群众倾斜,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一是研究建立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校等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着力支持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二是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投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好“两个确保”和城乡低保,支持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三是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逐步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参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秋粮增收、扶持生猪生产、保障副食品供应、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等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财政扶持政策,及时拨付资金,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五是安排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快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整合文化资源,实施品牌带动,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六是集中财力支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和跨越式发展重点项目所需的财政资金。
(五)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促进财政管理水平提高。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改革要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预算约束机制,创新财政管理制度。一是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改革,增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透明度和科学性;二是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实行专项资金跟踪问效机制,加快推进预算绩效评价改革;三是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采购行为,切实提高采购效率;四是建立以先评审后预算、先评审后采购、先评审后拨付的投资评审机制,扩大评审规模,提高评审质量;五是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与管理融合,建立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六是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和《预算法》有关规定,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及社会舆论的监督,实行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