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规律的教育经费科学稳定保障机制,按照优先保障、量化标准、强化绩效、加强管理的原则,市财政局出台了《郑州市财政局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建立市教育经费标准化管理机制的通知》(郑财教〔2020〕14号)和《郑州市财政局关于加强郑州市教育系统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郑财教〔2020〕13号),进一步完善了我市教育系统经费保障制度,建立了财政保障教育标准化体系。同时自2020年起建立郑州市教育系统项目库,加强教育系统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
建立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费保障制度和以生均经费为基础并适应学校建设发展规律的办学经费保障制度。对学校公用经费、专项运转经费、新学校开办费、单体建设工程竣工配套经费教师素质提升经费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按照学生数额、班级数、教师人数及校区面积实行定额拨付。
二、做实做细项目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教育系统三级项目库,实现分层级管理。严格三年财政规划部门预算项目准入条件,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按照纳入三年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的要求及财力状况,统一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规划或预算。
三、严格项目库项目预算安排控制管理,实行实时动态管理。改变以往仅在预算编制时开放项目库的做法,支持全年度项目实时申报和审核入库,各项目单位要及早谋划并筛选论证项目,随时申请纳入市财政教育系统项目库,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做到“项目等资金”,确保资金经批准下达后尽快发挥使用效益。
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和标准化文件详细规定了各种标准、规则,各校的专项运转经费有了可支配额度控制,财政通过运用绩效评价手段可对各校的专项运转经费进行调整,一是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统筹能力,有利于财政资金集约化使用。二是增强学校资金支配自主权,充分发挥“教育人办教育事”,还权于校,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有所侧重,更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可有效调动学校谋划项目的积极性,促进校长抓项目储备,更加有利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能提前谋划,便于我市教育事业有秩序、有计划、有步骤地长远发展,解决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问题,增强郑州教育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