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镇江市财政局牢牢锚定产业强市目标,运用财政政策“工具箱”,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在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有力助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一、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增强企业生存力
为纾解企业困难,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镇江市积极落实相关要求,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一是2020年2月至6月,免征中小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以下简称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免征按单位参保的个体工商户三项社会保险雇主缴费。二是2020年2月至4月,减半征收大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其他参保单位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三是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的企业,在享受减免政策后本年度内缴费仍有困难的,可申请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疫情期间,全市预计减免企业社会保险15亿元左右,其中一季度已落实市区企业减免社保费35294.56万元,惠及企业1.16万户,职工24.62万人。
二、精准化助力稳岗就业,增强企业发展力
一是加大招工用工支持。对帮助企业恢复生产、解决企业招工难题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每招1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就业人员,给予每人200元标准的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二是实施培训补贴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镇江市各类企业在停工期、恢复期组织职工(含在企业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参加线下或线上职业培训的,可按规定纳入补贴类培训范围。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开展培训或者委托培训机构开展项目制培训的,可先行拨付不高于50%的培训补贴资金。三是完善落实稳岗返还政策。统筹使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稳定岗位、保障基本生活等支出,截至4月中旬,已为2795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546.05万元。
三、全方位做好融资保障,增强企业供血力
一是提供贴息支持。对疫情防控期间新增的“财政金融助力贷”中小微企业贷款,一季度的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二季度的利息按企业实际承担的50%由财政给予贴息;中小微企业存量贷款到期且符合转贷条件的,市财政提供免息过桥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一季度共支持企业(个人)141家,新增贷款25681.5万元,贴息金额达103.69万元。二是支持展期还款。对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经审核可以申请不超过半年的展期还款。一季度已批复展期企业5家,贷款总金额超过2200万元。三是畅通融资通道。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疫情期间镇江市专门开设了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绿色通道。一季度全市已有26家金融机构接入通道,共发布金融产品79个,累计完成放款803笔,合计金额16.72亿元。在全省率先推出财政金融运管服系统,截至目前,已纳入可扶持对象4274个,已获得贷款支持对象814个,发放贷款总额达120114.12万元,真正让中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能够及时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四、多渠道加大采购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为缓解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影响,镇江市财政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府采购“不见面”审批,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通过在现行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的金额和比例、鼓励采购人执行协议供货或定点采购时优先选择小微企业供应商、原则上免收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投标保证金、对小型和微型企业按照扣除10%后的产品价格参与评审、给予中小微企业履约支付支持、鼓励组成联合体参与政府采购及免费提供电子采购文件等一揽子举措,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据统计,该政策实施以来,一季度镇江市共完成采购项目107个,采购预算金额33331.8万元;仅市本级采购就免收中小微企业投标保证金约1300万元,同时对部分项目免收履约保证金约680万元,对中小微企业保经营稳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下一阶段,镇江市财政局将继续用好政策和资金两个杠杆,在坚决做好“六稳”、“六保”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支持力度,全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