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郑州市财政局网站!
关于郑州市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郑州市财政局   时间:2009-09-30 00:00

2003年3月28日在郑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一、2002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2年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结构趋于优化,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市财政收支情况

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543984万元,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539322万元。后因农业受灾等因素影响,全市收入预算调整为538496万元。全年实际完成583040万元,为预算的108.27%,比上年增长18.97%。其中:增值税完成99349万元,增长12.4%,增加10960万元;营业税完成142324万元,增长22.99%,增加26604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36450万元(地方50%部分),增长29.81%,增加8370万元;房产税完成22784万元,增长28.74%,增加5086万元;契税完成17455万元,增长37.03%,增加4717万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完成36657万元,增长80.35%,增加16331万元;农业税完成12878万元,增长3.4倍,增加9984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27290万元,增长66.22%,增加10872万元。

2002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613567万元,后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支出预算为631673万元,加上2001年结转项目资金和省追加支出指标以及当年收入超短收安排,全市支出预算调整为819448万元。全年实际支出757783万元,为预算的92.47%,比上年增长20.24%。

2002年支出预算的执行,突出体现了保工资、保重点、保稳定的指导思想,全市干部教师工资实现按时足额发放;科技、教育、农业、城建等重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1.55%、21.35%、23.12%、39.66%;社会保障支出达到44448万元,比上年增长77.26%,占财政当年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同时各项事业费也都有较快增长,财政公共支出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按财政体制算账,全市当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情况

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02年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为262614万元,后因“收支两条线”改革,部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市本级收入预算调整为264736万元。全年实际完成278925万元,为预算的105.36%,比上年增长17.36%。其中:

市本级一般收入预算为236278万元,实际完成250366万元,为预算的105.96%,比上年增长18.15%。

市本级基金收入预算为28458万元,实际完成28559万元,为预算的100.35%,比上年增长10.89%。

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2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309664万元,后因县(市)区正式预算上报,市本级财力增加,支出预算调整为311003万元。加上2001年结转项目资金、当年超短收安排和省追加支出指标,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395794万元。全年实际支出352325万元,为预算的89.02%(主要是易地迁建企业及省专项资金按进度拨付,结转下年使用),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7.58%。其中:

市本级一般支出预算为360509万元。全年实际支出319908万元,为预算的88.74%(主要是易地迁建企业及省专项资金按进度拨付,结转下年使用),比上年增长16.76%。

市本级基金预算支出为35285万元。全年实际支出32417万元,为预算的91.87%,比上年增长26.3%。

2002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50366万元,加上体制结算省各项补助和上解等110224万元,可用财力360590万元,减去财政支出和结转下年使用资金360509万元,当年净结余81万元,加上上年滚存赤字6370万元(主要是财政部扣中原制药厂欠世界银行贷款),市本级滚存赤字为6289万元。市本级财政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28559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资金、省追加支出、调入资金6726万元等,当年可用财力35285万元,减去基金预算支出和结转下年支出35285万元,市本级滚存净结余为零。

市本级主要收支项目完成情况

1、一般预算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1)工商税收入156560万元,为预算的102.97%,增长11.98%。

(2)契税收入1 5059万元,为预算的134.46%,增长32.66%。

(3)企业所得税收入10851万元(地方50%部分),为预算的104.63%,增长  4.63%.(其中:国有企业所得税收入4235万元,股份制企业所得税收入4691万元)。 

(4)教育费附加收入11483万元,为预算的92.58%,增长0.91%。

(5)排污费收入4512万元,为预算的102.83%,增长10.02%。

2、基金预算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1)工交部门基金收入6326万元,为预算的82.37%,下降9.41%。

(2)土地有偿使用收入10536万元,为预算的61.04%,下降32.78%。

(3)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7060万元,为预算的511.59%,增长4.6倍。

(4)政府住房基金收入4069万元,为预算的268.4%,增长.9倍。

3 、一般预算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1)社会事业基本建设支出28423万元,为预算的85.58%,增长12.52%。主要用于郑州师专新校区、中州大学北校区、航海体育场、青少年宫等建设资金8532万元,旅游景点建设资金1000万元,医院建设资金1275万元,东周供水工程、五龙口污水处理工程等建设资金5300万元,社区“三个一”工程建设资金1352万元。郑东新区会展中心前期建设资金2600万元。一批社会公益项目的投入使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38934万元,为预算的85.04%,增长11.75%。主要拨付郑州轴承厂等企业易地迁建资金及偿还世行贷款。

(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331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8.58%。重点安排了奶牛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宽带网络接入系统等一批应用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4)支农及农林水事业费支出844l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9.71%。主要用于生态观光农业、绿色通道、平原绿化及治沙造林支出2158万元,140个贫困村人畜饮水、乡村道路修建等财政扶贫资金支出1434万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6384万元,为预算的99.53%,增长9.98%。主要用于养老保险基金补贴30405万元,为全市120户国有企业1.2万名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和生活安置费5600万元等。

(6)教育事业费及附加支出36367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9.61%。保证了广大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投入6340万元配置了教学设备,建设了市区中小学校园网,投入3500万元新建了职教中心和四所初中,投入1 000万元为85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了微机教室,并为低保对象家庭子女考取高等学校提供了入学补助金。

(7)卫生经费支出1 8783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7.47%。其中:投入医疗保险金10405万元,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金制度,用于医院设备购置830万元,为我市医疗条件的改善提供了资金保障,还为低保人员就医提供了资金补助。

(8)行政管理费支出25196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5.31%。保证了政权机关的正常运转。

(9)公检法司支出41322万元,为预算的98.24%,增长15.83%。保障了政法机关的正常运转和职能发挥,维护了社会稳定。

(10)城市维护费支出22459万元,为预算的99.79%。主要用于市区供水管网改造、熊耳河治理、路灯和人行道板改造等。

4、基金预算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1)工交部门基金支出9183万元,为预算的98.31%,增长1.2倍。

(2)土地有偿使用支出11845万元,为预算的90.99%,下降25.07%。 

(3)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支出6798万元,为预算的95.33%,增长4.5倍。  

(4)政府住房基金支出3204万元,为预算的77.9%,增长1.4倍。

各位代表:2002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河南省预算监督条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管理,改革创新,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支出结构逐步优化。加强收入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完善征管手段,加大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完善工资保障机制,保证了财政供给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支持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了“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延伸了社会保障领域;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支持了科技、教   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扩大了部门预算实施范围,在市级45个部门实施部门预算;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规范采购程序,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实现收支脱钩。

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负担明显减轻。通过改革,规范了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遏制了农村“三乱”,农民负担平均减轻34.6%,人均负担比上年减少20.4元。农村税费改革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对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2002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县(市)、乡镇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财政困难状况尚未基本好转。二是全市财政改革进展不够平衡,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和繁重。三是我市财政还款压力较大,对财政预算执行造成了冲击。

二、2003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一)2003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2003年我市经济仍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动力,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将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会继续提高,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千亿元,增长10.5%,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400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为财政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财政收入仍将稳步增长。

根据以上财政经济形势分析,今年我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财政职能,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加强收入征管,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支出结构,保工资,保重点;贯彻经营城市理念,拓宽城市建设筹资渠道;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步伐;完善落实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措施,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强化财政簟督制约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我市各项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03年全市财政收支预算的初步安排意见是: 

 1、财政收入:金市财政收入安排632863万元,按可比口径比2002年实际增长11.5%。

2、财政支出。按现行财政体制算帐,2003年金市可供安排支出的财力为722141万元。按可比口径比2002年预算增长11.09%。

按照《预算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自求平衡,不打赤字预算。各县(市)区的财政收支预算,由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参照全市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原则自行安排,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执行。

(二)2003午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1、财政收入。2003年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安排294793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实际增长8%。其中:

一般预算收入26395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主要收入项目是:

(1)工商税收入171282万元,增长12.12%。其中:增值税25%部分42600万元,增长11.1%;营业税收入65602万元,增长11.06%;城建税收入17250万元,增长11.45%。

(2)契税收入13500万元,下降10.35%。

(3)企业所得税收入9549万元(地方40%部分),增长10%。

(4)教育费附加收入12861万元,增长12%。

(5)排污费收入4918万元,增长9%。

基金预算收入30843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主要收入目是:

(1)工交部门基金收入6959万元,增长10.01%。

(2)土地有偿使用收入13500万元,增长28.13%。

(3)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7700万元,增长9.07%。

(4)政府住房基金收入869万元,下降78.64%。

2、财政支出。2003年市本级可供安排支出的财力为367268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预算增长7.8%。其中:

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36196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7.67%。主要支出项目是:

(1)社会事业基本建设支出10000万元,增长25%。重点安排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基本建设资金。

(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58256万元,增长7.86%。重点安排注入易地迁建企业国家资本金和偿还世行贷款。  

(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106万元,增长12.21%。

(4)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支出13635万元,增长19.24%。重点安排了农田永利基本建设3378万元,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高效农业、生态农业2808万元,环城防护林、平原绿化1625万元,贾鲁河治理800万元等。  

(5)教育事业费及附加支出44595万元,增长14.1%。重点安排了调整市区中小学布局7000万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4000万元,中小学危房改造1000万元,购置必要教学设备2400万元,建立教育现代化网络工程1300万元,安装中小学教室降温取暖设备460万元,低保对象子女考取高校补助金50万元等。

(6)卫生经费支出20198万元,增长7.12%。重点用于医疗保险金1 2000万元,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支出2250万元,低保人员就医补助100万元等。 

(7)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8481万元,增长3.6倍。主要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2830万元,困难企业解困支出1900万元,养老保险基金补贴19722万元,新增就业、再就业支出1000万元等。

(8)行政管理费支出22183万元,增长7.62%。

(9)公检法司支出39595万元,增长8.07%。

(10)按《预算法》规定安排预备费9000万元。

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1072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9.19%。主要支出项目是:

(1)工交部门基金支出6959万元,下降9.39%。

(2)土地有偿使用支出13500万元,下降21.78%。

(3)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支出7700万元,增长10%。

(4)政府住房基金支出869万元,下降42.68%。

今年是市本级全面实行部门预算的第一年,预算安排较好地体现了保工资、保重点的原则,除保证法定支出增长外,一般性支出维持在上年的规模和水平,实行零增长,新增财力主要安排在科技、教育、农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预算经人大批准后,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河南省预算监督条例》,强化预算收支管理,同时要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深挖内部节支潜力,确保预算平稳运行。

三、努力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机制,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确保完成今年的财政预算任务,对于保持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实力。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运用财政贴息手段,加大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力度;加大支农支出,重点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全市经济实力,扩大税基,涵养财源。

   2、强化收入征管,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稽查,充分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建立财源监控网络,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监控;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规范归集财政性资金,增加政府可支配财力。

3、规范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完善工资保障机制,加大对业、科技、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需要的保障力度。

4、加大财政改革力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强化部门预算行监督管理,规范部门预算执行;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草,扩大国库集中收付试点范围。宣传贯彻《政府采购法》,实行管办分离,提高政府采购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深化“收支条线”改革,加快收支脱钩步伐。

5、完善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措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规范“一事一议”和“两工”管理,认真清理对农民的服务性收费,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行为,防止农负担反弹。

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正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的资金需求,实现应保尽保;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推动市年度就业计划顺利实施。

7、贯彻经营城市理念,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做好土地储备、停车场经营权、出租车经营权拍卖工作;加强非税收入里,筹集更多城建资金,加快我市新老城区建设进程。

8、加强财政监督,推进依法理财。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河南省预算监督条例》及《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对市本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硬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加强对《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打击做假账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加强财政资金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提高财政监督水平。

9、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高财政队伍素质。贯彻人本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继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化“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业务上档、争创一流”十六字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法制和道德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推进依法行政,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