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郑州市财政局网站!
关于2003年财政决算和200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郑州市财政局   时间:2009-09-30 00:00

——2004年9月20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一、2003年财政决算情况
    2003年,我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收支迈上新台阶,财政决算情况良好。
    (一)全市财政决算情况
     市十一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632863万元,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623637万元。全年实际完成72466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6.2%,比上年增长27.67%。
     2003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722141万元,后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支出预算为757503万元,加上2002年结转项目资金和省追加支出指标以及当年收入超(短)收安排,全市支出预算调整为980968万元。全年实际支出903037万元,为预算的92.06%,比上年增长19.17%。
    从决算汇总结果来看,2003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但由于省财政厅批复决算时,对我市拖欠的中央专项借款、外国政府贷款、国债转贷等实施扣款造成全市财政当年净赤字6288万元,加上上年财政滚存净赤字5740万元,当年滚存净赤字12028万元,巩义、荥阳、新郑、登封、新密等5市出现赤字。
    (二)2003年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市十一届人大七次会议通过的2003年市本级收入预算为294793万元。全年实际完成329438万元,为预算的111.75%,比上年增长20.69%,其中:
一般收入预算为263950万元,实际完成293174万元,为预算的111.07%,增长19.95%。
基金收入预算为30843万元,实际完成36264万元,为预算的117.58%,增长26.98%。
市十一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3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367268万元,加上2002年结转项目资金、当年超(短)收安排和省追加支出指标,市本级支出预算调整为457180万元。全年实际支出403833万元,为预算的88.33%(主要是易地迁建企业及省专项资金按进度拨付,结转下年使用),按可比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4.61%。其中:
一般支出预算为416146万元,实际支出370325万元,为预算的88.99%,增长15.75%。
基金支出预算为41034万元,实际完成33508万元,为预算的81.66%,增长3.37%。
2003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93174万元,加上省各项补助、上解等123137万元,可用财力416311万元,减去财政支出和结转下年使用资金416146万元,当年净结余165万元,加上上年滚存赤字6021万元(主要是财政部扣中原制药厂欠世界银行贷款),市本级滚存净赤字5856万元,后因省财政厅批复决算时对市本级拖欠供销社股金服务部专项借款、电缆厂外国政府贷款、煤制气国债转贷等扣款1989万元,市本级增加赤字1989万元,当年滚存净赤字7845万元。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36264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资金、调入资金、省追加支出等资金4770万元,当年可用财力41034万元,减去基金预算支出和结转下年支出41034万元,市本级滚存净结余为零。
(三)2003年市本级超收安排使用情况
2003年,市本级决算收入比年初预算超收34198万元,可用财力1698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超收28777万元,可用财力11566万元;基金预算收入超收5421万元,可用财力5421万元。本年超收安排主要用于农业、教育、卫生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具体如下:
1.增加广电中心迁建、师专及中州大学、风沙源治理、森林公园、气象局多普勒雷达等基本建设资金7895万元。
2.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贴息、郑州森林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集雨节灌工程、农民新购联合收割机补贴等支农资金1060万元。
3.因非典安排乡镇卫生院购置救护车及B超设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补助、郑州职业教育中心日元配套建设等公共卫生和教育资金1476万元。
4.安排反恐演习、购置反恐装备及投入大要案办案经费等公检法司资金1135万元。
5.安排金水路、花园路、107国道郑州段综合整治、东西出入市口、郑上路改造、引进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设备贴息、住房补贴等资金5421万元。
2003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市审计局进行了认真审计,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审计中反映的有关问题十分重视,一些问题已进行了整改和纠正。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加强监督,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2004年上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1008000万元(含省体制调整下划数),后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972269万元。上半年实际完成558172万元,为预算的57.41%,增长47.6%。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4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922000万元,后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928565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资金和省追加支出指标,全市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1025252万元。上半年实际支出458761万元,为预算的44.75%,增长43.53%。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4年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为394451万元,后因省体制调整,市本级收入预算调整为526068万元,上半年实际完成300874万元,为预算的57.19%,增长43.11%,其中:
市本级一般收入预算为485453万元,实际完成271836万元,为预算的56%,增长39.94%。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1.工商税收入150378万元,为预算的51.1%,增长22.7%。
2.契税收入18075万元,为预算的100.42%,增长43.97%。
3.企业所得税收入35085万元,为预算的48.6%,增长15.69%。
4.教育费附加收入6649万元,为预算的42.89 %,增长0.35%。
5.排污费收入1224万元,为预算的26.25%,下降63.75%。
市本级基金收入预算为40615万元,实际完成29038万元,为预算的71.5%,增长81.59%。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1.工交部门基金收入5018万元,为预算的62.57%,下降11.81%。
2.土地有偿使用收入17605万元,为预算的83.31%,增长2.98倍。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4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427543万元,省体制调整以及县(市)区正式预算上报汇总后,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423784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资金和省追加支出指标,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474592万元。上半年实际支出207820万元,为预算的43.79%,增长54.47%,其中:
一般支出预算为428404万元,实际支出180052万元,为预算的42.03%,增长41.75%。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1.基本建设支出14139万元,为预算的65.5%,增长65.04%。
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39105万元,为预算的47.08%,增长1.97倍。
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893万元,为预算的21.39%,增长35.3%。
4.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等部门支出7146万元,为预算的33.39%,增长72.86%。
5.文体科学事业费支出3849万元,为预算的49.06%,增长6.12%。
6.教育事业费及附加支出15733万元,为预算的29.04%,下降13.08%。
7.卫生经费支出12643万元,为预算的58.9%,增长11.4%。
8.行政管理费支出15265万元,为预算的60.25%,增长31.88%。
9.公检法司支出26352万元,为预算的58.07%,增长20.5%。
10.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820万元,为预算的42.33%,下降32.82%。
11.城市维护费支出12473万元,为预算的63.23%,增长1.1倍。
基金支出预算为46188万元,实际支出27768万元,为预算的60.12%,增长2.69倍。主要支出项目是:
1.工交部门基金支出3817万元,为预算的46.75%,增长1.32倍。
2.土地有偿使用支出20017万元,为预算的84.18%,增长5.07倍。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各级财税部门抓住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强收入征管,财政收入增幅、完成预算进度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财政体制调整、农业税降点、粮食直补等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经济快速发展为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28.4亿元,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1.1亿元,增长2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4.3亿元,增长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3亿元,增长44.9%。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分别增长29.26%、28.49%、21.04%、22.19%、16.88%,增收67708万元。
——加强征管促进了小税种收入的快速增长。各级财税部门完善征管制度,加大小税种的征管力度,各项小税的增长成为我市财政收入增长的新亮点。上半年全市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契税等小税分别增长20.92%、53.1%、3.51倍、1.13倍、56.95%、54.5%,增收15776万元。
——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带动收入的大幅度增长。行政性收费逐步纳入预算管理,上半年收入完成39574万元,增长1.78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向前推进,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入库52524万元,增长4.64倍,两项合计增收68577万元。
——调整完善财政体制的效应初步显现。今年调整了市与县(市)区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打破现行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税收级次的做法,调动了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县(市)区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全市15个县(市)区中,有13个县(市)区收入增幅在30%以上,收入超亿元的县(市)区有12个,其中:巩义市、新郑市、登封市、新密市、金水区等5个县(市)区收入超2亿元,巩义市、金水区收入超3亿元。
——农业税降点和粮食直补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各区和全市所有贫困村免征农业税,全市农业税税率平均降低3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9413万元。落实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向农民兑付粮食直接补贴资金3920万元。今年全市农民因农业税降点和直补受益13333万元,按可比口径负担较上年下降81%,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财政对重点支出和社会事业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工资性支出得到较好保障,重点支出保持较高增长。切实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从资金上全力保障政府“十件实事”的落实。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健全农村特困户救助机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体上看,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但地方财政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仍不容忽视:
一是收入质量有所下降。税收收入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有所下降,可用财力增幅低于财政收入增幅,财政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近年来为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我市各级财政共举借中央专项借款266200万元,每年须偿还26620万元,今年省财政对我市拖欠的2003年应还中央借款实施扣款17241万元,由于还款资金预算没有或很少安排,扣款直接造成财政赤字,各级政府对此要高度重视。
三、深化财政改革,努力增收节支,圆满完成全年预算收支任务
下半年,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主体税种收入增幅将趋于回落,加上农业税征收在上半年已提前完成,以及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长将呈前高后低态势,完成全年收入任务依然艰巨;保工资、保重点、保稳定支出压力较大,偿还到期债务将对正常预算执行造成较大冲击,因此,仍需大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以确保全年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下半年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加快发展。通过综合运用税收、财政贴息、补贴、担保等财税杠杆,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用好今年安排的企业发展、服务业引导、外贸发展及招商引资奖励、科技三项费、旅游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各类支持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促进“五个一百”目标的实施,有效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动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二)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完成全年收入预算。坚持依法组织收入,严禁越权减免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挖掘税收增长潜力,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规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努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使财政收入规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和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把握好宏观经济走势,准确分析和预测收入形势,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收入目标完成。
(三)加强支出管理,强化财政监督。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禁铺张浪费,大力压缩非必需的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控制预算追加,保证农业、教育、科技、社保、文化、卫生、城建等重点支出需要。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超收收入向教育、社会保障等法定或重点支出倾斜。实行专项资金动态管理,加快支出进度。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对重点专项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规范项目支出,实行定额预算,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加快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步伐,逐步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资金节约率。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完善投资评审机制。加快调整各县(市)区与乡镇、办事处财政体制,开展“乡财县管”试点,探索乡镇财政管理新体制。
(五)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合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切实保障配套资金投入,促进项目顺利实施。认真进行外债项目可行性论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使用、项目执行的检查和管理力度。科学合理的确定债务规模和结构,实施政府债务动态监控,研究建立政府债务预警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债务人资产清收变现力度,同时要将今年超收财力优先用于消化财政赤字和安排当年偿债资金。以后年度到期债务要纳入预算,落实偿债准备金制度,努力化解财政风险,避免预算正常执行受到较大冲击。
(六)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依法理财。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进一步转变财政职能,把依法理财贯穿于财政工作始终,规范财政审批事项,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监督检查,不断增强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