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郑州市财政局网站!
关于郑州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郑州市财政局   时间:2009-09-30 00:00

——2009年3月2日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一、2008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运行下滑,税收收入增幅下降,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加大,预算执行十分困难。全市财政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应对挑战,克难攻艰,合理把握收入规模,重点支出得到保障,财政收支均完成预定目标。
  (一)全市财政收支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2470000万元,后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2476708万元,全年实际完成2603899万元,为预算的105.14%,增长18.62%。
  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2307000万元,后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2311818万元,加上省追加支出指标、当年收入超收安排和2007年结转项目资金等,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2985065万元,全年实际支出2888055万元,为预算的96.75%,按可比口径增长21.9%。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全市当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全市主要收支项目完成情况:
  1.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1)增值税完成275338万元,为预算的101.07%,增长19.11%。
(2)营业税完成722975万元,为预算的93.35%,增长12.21%。
(3)企业所得税完成362652万元,为预算的106.49%,增长9.46%。
(4)个人所得税完成103900万元,为预算的105.76%,增长15.31%。
(5)契税完成164780万元,为预算的115.59%,增长32.26%。
(6)教育费附加收入完成57434万元,为预算的101.32%,增长23.61%。
(7)排污费收入完成8058万元,为预算的99.43%,增长5.1%。
(8)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158008万元,为预算的143.45%,增长33.84%。
  2.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6802万元,为预算的99.33%,增长7.33%。
(2)公共安全支出218467万元,为预算的98.16%,增长19.56%。
(3)教育支出516113万元,为预算的98.03%,增长21.66%。
(4)科学技术支出45091万元,为预算的96.61%,增长9.56%。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9532万元,为预算的95.78%,增长42.96%。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3908万元,为预算的98.05%,增长16.66%。
(7)医疗卫生支出173010万元,为预算的98.35%,增长55.02%。
(8)环境保护支出58286万元,为预算的98.35%,增长93.24%。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64967万元,为预算的99.39%,增长19.5%。
(10)农林水事务支出208788万元,为预算的95.42%,增长36.35%。
(11)交通运输支出26660万元,为预算的94.73%,增长38.69%。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255924万元,为预算的92.89%,增长21.03%。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8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097974万元,全年实际完成1180672万元,为预算的107.53%,增长15.01%。
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8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896490万元,加上省追加支出指标、当年收入超收安排和2007年结转项目资金等,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1111860万元,全年实际支出1072578万元,为预算的96.47%,按可比口径增长16.94%。
  市本级财政当年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市本级主要收支项目完成情况:
  1. 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1)增值税完成80636万元,为预算的99.54%,增长6.51%。
(2)营业税完成412166万元,为预算的96.18%,增长14.45%。
(3)企业所得税完成206791万元,为预算的116.48%,增长5.38%。
(4)个人所得税完成59925万元,为预算的103.46%,增长11.59%。
(5)契税完成100000万元,为预算的111.11%,增长33.33%。
(6)教育费附加收入完成32144万元,为预算的102.27%,增长21.5%。
(7)排污费收入完成2358万元,为预算的85.13 %,下降6.95%。
(8)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92518万元,为预算的231.3%,增长52.78%。
  2.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8680万元,为预算的99.54%,增长13.02%。
(2)公共安全支出125450万元,为预算的96.17%,增长14.33%。
(3)教育支出206459万元,为预算的99.44%,增长20.52%。
(4)科学技术支出20733万元,为预算的98.76%,增长15.98%。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5612万元,为预算的98.97%,增长16.84%。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469万元,为预算的94.08%,增长17.05%。
(7)医疗卫生支出78508万元,为预算的96.53%,增长18.58%。
(8)环境保护支出14668万元,为预算的87.18%,增长14.14%。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9791万元,为预算的98.57%,增长13.59%。
(10)农林水事务支出64275万元,为预算的96.6%,增长19.32%。
(11)交通运输支出7223万元,为预算的95.37%,增长17.62%。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56847万元,为预算的97.63%,增长12.75%。
  (三)2008年财政所做的主要工作
  ——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财政调控经济运行的方向和重点,支持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一是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扩大财政直接投资。全年共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59.4亿元,直接投资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设。二是出台 “十项措施”,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统筹各方面财力,新筹措资金20亿元,进一步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三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落实中部地区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等减税政策,全市企业得利22亿元。取消(停止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100项,降低收费标准56项,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四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拨付资金11亿元,推进企业改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拨付资金10.5亿元,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和涉外经济加快发展。拨付资金1.7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补助资金2.4亿元,支持郑州日产第二工厂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补助资金1亿元,关闭一批耗能高、污染重的小火电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筹措资金3亿元为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筹措资金1.4亿元引进鲲鹏航空公司总部。落实各项减税、减费等财税扶持政策,兑现财政补贴资金,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安排奖补资金5700万元,发展壮大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通过财政投资、减税让利、贴息、奖补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和财税政策的导向作用,支持了跨越式发展重点项目建设,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了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着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2008年,全市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文化传媒等改善民生的总投资达到130.2亿元,以省、市“十大实事”为代表的民生工程和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拨付资金1.8亿元,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37.3万名学生学杂费,补助家庭困难大、中专学生16万人次,资助城乡低保家庭考取高中、大学的学生1200人次。补助资金1.1亿元,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破产、困难企业2.3万名退休人员办理大病统筹,发展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实现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发放低保金7056万元,保障城市4.3万名低保人员基本生活,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75元。补助资金1.2亿元,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12.4万人。筹措资金6.8亿元,支持商城遗址保护、广电中心建设、群艺馆和老干部活动中心搬迁改造,办好第十届亚洲艺术节、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补助资金2.3亿元,支持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补助资金4000万元,装备标准化警务室1005个,为全市8400名人民调解员发放生活补贴,推进“平安郑州”建设。兑付资金2.83亿元,对公交、出租车等五个行业发放成品油调价补贴。补贴资金10.8亿元,缓解热力、燃气、公交、自来水等公用事业成本上扬压力,平抑公共产品调价诉求,减轻居民经济负担。筹措资金2.19亿元,对口支援四川江油震后重建。
  ——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助推新农村建设。2008年,全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总支出达到52.1亿元,增长36.2%,保证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惠农补贴,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奶牛和生猪补贴等各类补贴资金4.3亿元,补贴总额较上年翻一番,全市100万农户受益。投入资金16.5亿元,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时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大幅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农村初中实验室,对农村中小学生75.7万人次实施“两免一补”。全面清理并基本锁定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补助资金4.1亿元,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所,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参合农民396.4万人,参合率96.4%。筹措资金1.4亿元,新建农村敬老院15所、扩建10所,为10.5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为1.3万名农村五保户发放供养金,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0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9万人。投入资金6000万元,新建、改建500个农村文化大院,培训1000名农村文艺骨干,建立100支社区和农村文化特色队伍,完成5万户无线电视信号“户户通”。投入资金5.6亿元,支持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35公里农村道路“村村通”、5000个集雨水窖、4万座户用沼气和22万人安全饮水工程。投入新农村奖补资金1亿元,完成76个新农村重点示范村建设。支持实施“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市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8万台,建成合格农家店1800家,村级店综合覆盖率达90%,创造就业岗位6000个。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贫困地区1.1万人实现脱贫。探索建立村级经费保障机制,村级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3万元。
  ——积极筹措城建资金,支持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大城建资金收入组织力度,认真做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征管工作,全年征收配套费13.6亿元。贯彻落实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对所有经营性用地项目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全年市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72亿元,其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亿元,国有企业改制9亿元,城中村及旧城改造建设46亿元。及时把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市属各融资平台发挥作用,多方筹措城建资金,增加城建投入,支持了宜居城市建设。全年城市建设和管理投资74亿元,建成了农业路—中州大道等5座立交桥,新建了大学路南段、新柳路东段、冯庄路等,拓宽了西四环、黄郭路、杜岭街、化工路、机场迎宾大道,综合整治了市区十条精品街、江山路、南三环,开工建设了轨道交通一号线试验段、火车站西广场、解放路跨线立交工程。郑州植物园已建成开园。王新庄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已完工通水,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85%。国内领先的污泥处置利用项目已开工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投入运行。生态水系建设投资7.5亿元,城市水系初显“水通、水清、水美”的景象。森林生态城建设投资4.7亿元,新增造林26万亩,荣获“全国绿化模范  城市”称号。城建投入的持续增加,有力支撑了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综合承载能力,城市面貌不断改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文化品位稳步提升,人居环境全面优化。
  ——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编制科学、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绩效考评各环节有机衔接的预算管理机制。合理把握收入规模。坚持依法征管财政收入,开展税务发票“二次摇奖”和打击假发票活动,完善非税收入“银行代收”,努力实现以票控税、以票控费,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严肃收入组织纪律,坚决制止乱收乱罚、收过头税和虚收空转。严格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停、减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居民经济负担。推进部门预算改革。选择市直16家预算单位作为改革试点,按经济分类编制2009年部门预算,增强预算执行刚性和约束力。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纳入部门预算,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机制。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管。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通知》,大力整合项目资金,严格控制结转项目资金规模,加快支出进度。在23家市直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支付试点,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全市政府采购累计支出37.8亿元,同比增长81.9%,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3.1%,节约资金5.2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3.6%。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共审查项目资金40.7亿元,审定资金34.7亿元,节约资金6亿元,审减率为16%。强化财政监督。重点对省、市 “十大实事”、“三农”等改善民生的专项资金进行了监督检查,切实发挥财政监督检查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财政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受经济增长下滑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减收增支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逐渐显现,市民群众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和城建收入规模偏小、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滞留的现象仍然存在,财政监督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9年全市财政收支预算安排草案
  (一)2009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将是财政十分困难的一年。财政收入增长既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企业效益下滑的不利影响,也存在增值税转型、扩大内需、税费优惠等政策性减收因素。支出方面,既有基数大、刚性强的支出压力,又有刺激经济增长、保障改善民生的增支压力。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将非常突出。
综合考虑2009年经济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编制2009年财政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科学合理把握财政收入规模,全面落实各项减免税费政策;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社保、公共卫生等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2009年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
  1.规范管理,依法安排。在法律政策赋予的职能范围内编制部门预算,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合理安排的原则编制收入计划,做到真实准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超出本部门收入来源编制预算。
  2.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将部门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及相应的支出全部编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一般预算财力、政府非税收入、一般转移支付等各类财政资金,科学配置财政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3.优化结构,保障重点。足额安排人员工资支出、“十大实事”等民生支出。教育、科技、农业支出按法定要求增长。新增财力向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事项倾斜。足额安排江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对口援建资金。确保中央投资项目的资金配套。
  4.勤俭节约,注重绩效。按照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增长,勤俭办一切事业。对预算编制、执行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追踪问效,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三)2009年全市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1.财政收入。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920000万元,较上年增长12%。
  2.财政支出。全市可供安排支出的财力为27100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8%。
全市财政收支增长比例的预期目标是指导性的。预算执行中,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将根据实际,合理把握收入规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量入为出,自求平衡。
  (四)2009年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安排情况
  2009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323200万元,增长12.07%。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
  1.税收收入安排977802万元,增长5.61%。其中:
  (1)增值税安排87087万元,增长8%;
  (2)营业税安排461887万元,增长12.06%;
  (3)企业所得税安排188331万元,下降8.93%;
  (4)个人所得税安排66577万元,增长11.1%;
  (5)契税安排100000万元,与上年持平。
  2.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169399万元,增长83.1%。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安排96451万元,下降5%。
  4.专项收入安排40562万元,增长4.98%。
  (五)2009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2009年市本级可供安排的支出为1089555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1.23%。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1.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71837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7.63%。其中:人员经费安排23720万元,公用经费安排4126万元,专项和事业发展支出安排43991万元。
  2.公共安全支出103692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41%。其中:人员经费安排62618万元,公用经费安排16656万元,专项和事业发展支出安排24418万元。
  3.教育支出20668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31%。其中:人员经费安排69691万元,公用经费安排7771万元,专项和事业发展支出安排129222万元。
  4.科学技术支出1828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83%。其中:人员经费安排1806万元,公用经费安排141万元,专项和事业发展支出安排16337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762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7%。其中:人员经费安排7342万元,公用经费安排826万元,专项和事业发展支出安排11594万元。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9647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64%。其中:人员经费安排69609万元,公用经费安排1739万元,专项和事业发展支出安排28299万元。
  7.医疗卫生支出69928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54%。其中:人员经费安排33744万元,公用经费安排453万元,专项和事业发展支出安排35731万元。
  8.环境保护支出7233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98%。其中:人员经费安排2203万元,公用经费安排266万元,专项和事业发展支出安排4764万元。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2987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33%。其中:人员经费安排21581万元,公用经费安排1814万元,专项和事业发展支出安排29592万元。
  10.农林水事务支出9191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28%。其中:人员经费安排8192万元,公用经费安排1104万元,专项和事业发展支出安排82618万元。
  11.交通运输支出304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84%。
  12.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05788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22%。其中:人员经费安排2671万元,公用经费安排1034万元,专项和事业发展支出安排202083万元。
  13.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4133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53%。其中:人员经费安排985万元,公用经费安排196万元,专项和事业发展支出安排40153万元。
  14.其他支出9742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74%。主要项目有:市长预备费20000万元,社会基本建设26000万元,住房公积金18099万元,人防收费安排3535万元,偿还国债和外国政府贷款3022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财力原因,年初仍有一些项目未能足额安排预算资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将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和超收收入加以解决。
  三、2009年财政工作重点
  2009年是我市实施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调控作用,处理好减收增支与增收节支的关系,扩内需,保增长,推进城市建设,支持改善民生。
  (一)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
  综合运用预算、税收、国债、贴息、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进一步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规模,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用好国家扩大投资政策。支持选报建设项目,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加快资金拨付和使用监督,努力多使用、使用好中央投资,重点推进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十大工程,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综合运用工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等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支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集中支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关键技术开发、企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税费优惠政策。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落实好促进就业、中小企业发展、住房交易相关税收优惠和出口退税等政策,促进企业增加投资,扩大居民消费。全面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巩固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成果,继续清理、整合和规范现行收费,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二)着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以办好省、市“十大实事”为重点,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所。支持郑州师专申报郑州文理学院。支持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扩大“片医负责制”覆盖面,覆盖人口达到140万人。支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10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为96个乡镇卫生院各配备一台急救车,新建扩建35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支持开展免费婚前检查。支持市妇女儿童医院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支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支持全民创业和扩大就业的财税政策,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做好困难人群、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帮扶工作。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大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补助标准,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由年人均1400元提高到1650元。支持新建、改扩建25所敬老院。为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5万平方米、周转房20万平方米。支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新建5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00个行政村文化大院。支持周末戏曲大舞台免费演出。支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支持700个行政村“一场两台”建设和5万户数字电视信号“户户通”。支持办好第十届全市运动会。继续支持市广电中心、群艺馆、图书馆新馆、档案馆新馆和奥体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对江油四镇的对口援建工作。
  (三)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农村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继续实施好对农民的各项补贴,较大幅度提高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标准,切实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兑付补贴资金,大力推广“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幅增加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支持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巩固和提升蔬菜、水果、花卉等主导产业地位。继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优化畜禽生产结构,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支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综合运用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引导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全面开展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探索建立以财政为依托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3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支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雨水情检测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大财政扶贫力度,支持1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加快移民扶贫搬迁,完成1800户搬迁任务。支持农村殡葬改革,新建公益性公墓146个、骨灰堂290个。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投入,支持新建改建乡村公路500公里。
  (四)着力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
  加大城建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加快实施《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开工建设沙口路—京广路快速通道,开通首条BRT快速公交线路,继续推进火车站西广场、中心区铁路跨线立交桥建设,对三环快速路实施升级改造,构建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继续保护改造中心城区,建设一批精品街区,改造100条背街小巷,建设8座人行过街天桥和8条下穿式隧道,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支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生态水系、森林生态城建设,完成七里河、十七里河等6条河道治理工程,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6万亩,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积极筹备2010年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全面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城市建设与管理体制,加快道路交通、环境绿化、污水处理及水、电、气、暖、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以郑东新区、经济开发区、航空港区、郑汴产业带、郑州九龙国际产业园区和中牟县为主体的“大郑东新区”建设。
  (五)着力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理财水平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加强财政资金筹集、分配、管理的全过程监督,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合理把握收入规模。坚持依法征税,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认真落实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依法制止偷逃税费行为,严禁乱收乱罚、收过头税和虚收空转,做到应收尽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编制方法,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深化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一般预算、基金预算、政府采购预算、资产预算和债务预算的有机衔接,增强预算的完整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强现金管理,在市级所有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支付改革,实行大额现金提取财政审批制度。加强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对纳入集中支付管理单位的实体账户全部予以撤销。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保证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坚持节俭办事、节俭办公,严格控制一般性公务支出。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出国(境)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全面加强对重要项目资金安排、大额资金调拨、大宗物资采购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截留、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重点加强对省、市“十大实事”和中央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财政调控能力建设。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完善与土地、矿产资源有关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政策,发挥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本和资源的引导作用,加强财政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提升依法理财科学理财能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