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郑州市财政局网站!
郑州财政“四化合一”力促教育资金精细化管理
来源:教育事业处   时间:2021-03-29 16:16

近年来,郑州财政秉承“扩外延,挖潜力,调结构,强管理”理念,不断加强教育资金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严格项目库准入和绩效评价,四化合一综合发力,努力实现教育事业发展和财政教育资金效益双提升。

一、以标准化定规模,确定预算编制额度。

印发《郑州市财政局 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建立市教育经费标准化管理机制的通知》,按学生人数分配学校公用经费和专项运转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按实际办班规模核定新校区开办费、整体拆建(迁建)学校开办经费,确保新学校迅速投入使用;按竣工建筑面积核定单体建设工程竣工配套项目经费,提高校园内单体建设项目使用效益;按教师编制数核定教师素质提升经费,确保教师培训经费落到实处;同时明确规定各项教育经费支出标准,提前科学确定学校预算规模,便于学校合理安排各项教育资金,提高预算编制效率。

二、以准入化筛项目,确保入库项目必要、精准、高效、动态管理。

 印发《郑州市财政局关于加强郑州市教育系统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全面建立“项目单位—一级预算单位—财政部门”三级项目库,实施分层、分类、全生命周期管理;改变以往仅在预算编制时开放项目库的做法,支持全年度项目实时申报和审核入库,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做到“项目等资金”;按要求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三年财政规划和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精准率;建立资金统筹机制,当年入库项目金额未达到预算编制额度,结余部分财政部门可统筹调剂。实现了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动态管理,确保资金尽快发挥使用效益。

三、以信息化强管理,全面、规范、提质、增效。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我市教育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开发“郑州市教育系统项目管理平台”,规范教育系统项目申报、审批、执行、评价各流程环节,加强项目事前、事中、事后项目资金管理,借助科技力量,逐步加强项目管理、资金配给、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绩效评价、预算编制与执行统筹联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学化、信息化、可持续性的精准项目管理。

四、以绩效化促考核,奖优罚劣。

对预算单位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推动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并适时开展重点项目事后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奖惩激励因素,在编制来年预算时统筹考虑。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较好,资金管理规范的学校单位,财政部门将在安排次年项目预算时优先给予支持;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较差、达不到专项资金序时支付进度、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学校,视情节严重程度扣减预算安排资金或一至三年内不再给予相关资金支持。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